yase6xyz永不翻车
交流快讯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合作与交流 >> 交流快讯 >> 正文
【星洲日报】《鹭岛南望》专栏:刘计峰 | 送王船:中马跨国联合申遗的典范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5日 点击数:

送王船:中马跨国联合申遗的典范

yase6xyz永不翻车

刘计峰 副教授


本月11日,马六甲勇全殿举行盛大的送王船庆典,“合安号”王船在40余支队伍的陪同下,于早上8点30分开始出巡绕境,围绕市区多条公路,全长9公里,用时约5小时。当晚9点,进行王船化吉仪式,庆典顺利完成。本届主题为“合呷康泰安民纳福七朝王醮送王舡庆典”,得到甲州多个华社团体及宫庙的支持,吸引无数市民参与,很多信众加入游行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庆典得到来自中国闽南兄弟庙宇及文化团体的支持,厦门市为此专门派出30余人的代表团,包括大学教授和闽南文史专家等。在两日前的勇全殿送王船仪式成功入遗3周年联欢平安宴上,出席的嘉宾包括甲市国会议员邱培栋、甲州副议长郭子毅、甲州行政议员谢守钦、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等。

2020年12月17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和海洋的可持续联系仪式及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送王船仪式所呈现的文化理念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中马两国成功申报此项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跨国联合申遗的典范。

王爷信仰是源于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文化。民众普遍认为,王爷受上天委派,代天巡狩,定期赴人间巡查,拯疾扶危。脱胎于王爷信仰的送王船仪式,又称“王船祭”、“王舡大游行”等,俗称“做好事”。靠海而生的沿海居民将葬身大海的亡魂尊称为“好兄弟”,同情他们四处漂泊,无所归依,因而定期迎请王爷巡视四境,建造王船普度海上罹难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海洋的感恩。

闽南先民在下南洋时随身携带家乡宫庙的香灰,祈求神明保佑他们平安抵达,待到异乡安定之后,他们感念神恩,兴建宫庙。分香的习俗把闽南的王爷信仰带到南洋,成为异乡华人的精神寄托。马六甲勇全殿的香火来自厦门同安的元威殿,19世纪在甲州落地生根,发展出在地的送王船仪式,成为当地华人信仰生活的重要构成。

马六甲主祀王爷的宫庙共有四座,每逢发生瘟疫,数家王爷宫庙便会联合社区举行盛大的王船大游行,祈求合境平安。甲州的王船大游行是闽南送王船在大马的在地化重现,盛大的仪式唤醒了关于祖先筚路蓝缕的历史记忆,增进了华社的内部凝聚力。

事实上,送王船仪式不仅局限于华社,同时也是一个区域性的集体庆祝活动,友族同胞亦广泛参与其中。王船仪式促进了族际互动,多元宗教与文化和谐共存,增进了不同族群对在地的文化认同,从而提升了区域社会的整合程度。送王船仪式展示了普世的价值观,希冀能够超越甲州,为大马国内的族群互动提供更大的借鉴意义。

2013年,马六甲的送王船习俗终于成为大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属于华社的信仰活动最终得以在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节点,厦门与马六甲积极参与彼此的王爷信俗实践,保持着长期的沟通与互动,由此增进了两地居民的情感交流,开创了一条民间友好交往的通途。

送王船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具有独特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无论是对海洋与自然的敬畏,还是对生命的尊重,抑或引导民众向善,都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2023年是中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今年又是两国正式建交50周年,两国领导人在共建命运共同体方面达成全面共识,之后又互免签证,促进人员流动。跨国联合申遗是中马两国通过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典范。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送王船,将为两国开启更深入、更密切的人文交流,定将为两国友好交往注入新的动力。